一、学校介绍
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湖北省第一批本科招生高校。学校现有常青和金银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现设17个教学院(部),举办有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000余人;校舍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6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87万余册,数据库49种,电子图书230万余册,电子期刊45万余册,拥有7个优势特色学科相关数据库和机构知识库平台,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湖北省自动化水平优秀级图书馆。
学校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着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不断强化学习、应用、探究、创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有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一大批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拥有实验教学(中心)27个,其中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近三届省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优秀教学成果奖3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学校以“常青科技文化艺术节”、创业大赛等为依托,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每年均荣获大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他们以“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的优良素质,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特色兴校”战略。聚焦“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领域,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农学和管理学为两翼,工、农、管、理、文、经、医、艺、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现有本科专业7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0个,交叉学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类别(16个领域),其中 “国内一流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4个,“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拥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67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建有中国油脂博物馆(湖北省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校被列为2019年度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了一支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知识功底扎实、富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省部级专家名师120余人。学校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千人、国家高端外专、湖北省“百人计划”和“楚天学者计划”等90余位高端人才担任特聘教授。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是全国食品、畜牧饲料水产行业重要的研发基地,是国家粮食行业(武汉)教育培训基地,特色优势明显。近年来,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67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56余项;出版著作、教材880余部;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6项。获授权专利24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930余项。学校瞄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和湖北食品支柱产业改造升级等战略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学科及科研优势,当好行业科技“孵化器”和企业发展“助推器”,培植了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粮油食品饲料品牌,扶持了一批国内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地方支柱产业,为行业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秀组织单位”、“首批湖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智利、日本、韩国、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20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组织建立了国际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学校坚持推进国际化办学,稳步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实施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实施国际学生学历教育项目,招收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的国际学生,做好“留学轻工大”品牌。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通过以党风带教风、以教风促学风、形成优良校风,不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党委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先进党委中心组等荣誉称号;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数十项荣誉。
砥砺风雨,谱就华章,武汉轻工大学始终与祖国共奋进。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秉承“明德、积学、砺志、笃行”的校训,弘扬“爱国爱校、艰苦创业、团结拼搏、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传统,聚焦“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领域,不断改革创新,着力内涵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
(数据更新至2023年07月)
二、学院和学科介绍
太阳集团0638(中国)NO.1官方网站承担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科研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以及研究生培养工作,是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示范校。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省级重点一级学科,下设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含1个自主设置学科),系“楚天学者”设岗学科;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学院设有7个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57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授9人、副教授15人、博士32人,拥有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人选8人、湖北省“青马工程”理论导师2人,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近5年来,学院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近10项、省部级研究项目近20项,获省高校教学成果奖2项,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科研经费达到700多万元。5年来,学院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67人,目前在院研究生76人,拥有校级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创新基地各1个。
三、近五年来(2020-2024)学术型招生计划及考试科目
复试比例不低于1:1.2,当年的复试比例具体以当年公布的研究生复试办法为准。
四、特点与优势
1、地域优势。学校位于华中重镇、国家中心城市武汉,交通便利,地铁2号线(常青花园站)、6号线(轻工大学站)直达常青校区,7号前川线(马池路站)直达金银湖校区。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明确指出:“要把武汉建成纽约、伦敦之大,要建设成东方的芝加哥。”作为中国科教重镇的武汉,拥有69所普通高校(“985”高校2所、“211”高校7所)、106所各类科研机构、80余名两院院士、20个国家级实验室、20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在校生人数全国第一,科教综合实力全国第三。“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纵观中国近现代史,武汉是一个兼收并蓄、革故鼎新之地。武汉人民秉承荆楚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昂扬气概,武昌首义,神州巨变,帝制终结,共和始创,武汉战疫,浴火重生。武汉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在工作和发展方面能够给青年学生提供更多的机遇。
2、学校特色优势。学校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校在农产品加工与供给、粮食安全研究、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学科背景和学术资源。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食物观”战略指引下,我校“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学科特色面临着广泛的发展机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供了丰富的平台资源和问题意识。
3、学科积累深厚,特色优势鲜明。我校2006年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该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二级学科;2011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一级学科。目前本学位点主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四个方向上形成特色和优势。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向主要在马克思主义编成史、概念史、传播史和唯物史观研究等方面形成特色,主持的《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编成史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主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良家风建设、城乡一体化研究等方面形成特色,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依托优良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武陵山片区易地搬迁脱贫人口生计调查及后续扶持研究”“中部地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研究”等国家级项目多项;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主要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方面形成特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和平崛起背景下青年学生理性爱国引导研究”、“网络言论理性表达引导研究”、“传统文化的家庭家养模式在当代社会的可持续性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0后大学生国家认同及其培育路径研究”等多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方向在传统实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建设、党的统战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具有特色和潜力,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基督教中国化之佛耶对话路径研究”和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项目多项。
4、精细化人才培养。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扩招,使许多学校的研究生教育从学徒模式沦为“放羊”模式,但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始终坚持对研究生教育采用“精细化”培养模式,不仅为学生匹配年富力强的导师和导师组进行多重专业指导,而且还为班级配备学术班主任及辅导员,注重学生学术训练及学习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5、全方位的成长平台。学校非常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校政治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学校党委书记亲自分管联系太阳集团0638(中国)NO.1官方网站,深入学院联系研究生班级、研究生宿舍和研究生个人,切实体现太阳集团0638(中国)NO.1官方网站作为第一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第一学科、思政课作为第一课程的党的领导优势。学校设有研究生学术论文报告会、学术论坛、学科竞赛、校园文化活动、“轻马宣讲团”、校级研究生工作站等学术训练平台以及“三助”岗位(助管助研助教)、兼职辅导员等岗位锻炼,为每一个研究生成长成才提供机会,保证每一个研究生掌握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有能力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在各级党政机关、高校及科研机构、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党务、管理、宣传、政策咨询、德育教育和教学等工作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五、部分教师风采
★王立兵:男,现任武汉轻工大学党委书记,硕士研究生学历,哲学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业,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专业,从事党史党建和伟大建党精神及其教育研究,主讲湖北省本科素质教育通识课、楚课联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线开放课程,主持教育部教育法治课题“地方高校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湖北省全省党建研究课题“高校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常态化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等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主编出版《教育硕士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等多部。
★沙顺利:男,现任武汉轻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本科毕业,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学位,在《武汉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湖北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编写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教材《安全警示录—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2010年9月至12月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开展“高校学生管理”专题研修。
★汪德平:男,现任武汉轻工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教授,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高校党建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主持完成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新时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关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研究”“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性问题研究”“传播学视阈中的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沟通障碍问题研究”“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问题研究”等5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国内贸易部研究项目“中国近现代粮食贸易史”、国家粮食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粮食区际合理流动和国际联动的研究”等3项,主编和参编《新时期党课教程》《校报编辑学》《校园文化论》等多部著作、教材,共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刘丰林:男,现任武汉轻工大学三级职员、校工会主席,教授,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省高校教学团队负责人,从事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中国高等教育》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四部,完成多项省级研究课题,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湖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原国内贸易部优秀科研成果奖一项,曾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省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全省高校理论学习先进个人。
★潘玲霞:女,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理论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200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获法学硕士学位。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一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负责人,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持省教育厅、湖北省教科所教学科研项目近十项,参与教育部课题研究两项,在《社会主义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人社版)《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核心期刊表学术论文近30篇。
★靖小琴:女,教授,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及省社科基金、省教育厅项目、市社科基金多项,在《湖南社会科学》《湖北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教学质量一等奖、学校“师德标兵”、湖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女职工、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湖北省“青马工程”理论导师,入选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
★阳海音: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在美国普渡大学哲学系访问学习,2016年入选“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10余篇发表在CSSCI期刊,论文被《新华文摘》观点摘编;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3部,著作《哈贝马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研究》获2014年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论哈贝马斯与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主要分歧》和《论亚当·斯密的人性观》获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主持完成教育部、团中央、省教育科学规划、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十余项。
★胡沫:男,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人选、湖北省哲学学会理事、湖北省“青马工程”理论导师、《江汉大学学报(人社版)》《上海理工大学学报》(人社版)《武汉研究》等校外审稿专家,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湖北省思想库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省高校教学研究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近20项,主持教学成果获2017年第八届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科研成果获副省长阅批肯定(2010年),出版专著1部、合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潘沁:女,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长江大学英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获哲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入选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从事科技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级科研项目近十项,在《哲学动态》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独著一部,合著2部,参编教材一部。
★黄木:男,副教授,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太阳集团0638(中国)NO.1官方网站副院长,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湖北省哲学学会会员,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中国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省科技厅科技规划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以及武汉市科技局科技项目10余项。主持湖北省教育厅、省教科院等高校教学研究项目3项。在《湖北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
★汪早容:女,副教授,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负责人,省级一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核心成员,获学校教学“一类课堂”和教学质量一等奖、学校优秀党员、“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表论文40多篇,专著1部,参编教材2部,主持教育部规划项目1项、省校级科研项目16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分别获湖北省委宣传部和湖北省教育厅“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论文二等奖。
★杨华祥: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助理,教研室主任,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1993-2000年就读于湖北大学,先后获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学士、伦理学硕士学位;2005-2008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于赖永海教授,获哲学博士学位。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国家治理问题研究,主持省社科基金和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入选省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出版专著《实事求是与儒家实学——明末清初实学思潮研究》《中国治道思想辑要》《中国传统治理经验及其现代转换研究》等3部,在《比较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论明清实学对佛道禁欲主义的批判》被《新华文摘》转摘。
★王琴:女,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本科),200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201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入选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从事福利经济学、社会组织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ISTP收录1篇),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政府组织在中国社会福利构建中的作用”和“城镇住房拆迁的利益冲突、调整及解决方案研究”2项,参与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托马斯·阿奎那人学思想研究”等项目5项,参与编写“十一五”规划教材《西方经济思想史》和教育部《历史新启点》书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唐俊峰:男,副教授,同济大学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校园十大文化品牌、校级思政通识课《品味中国》课程负责人,从事政治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出版专著一部(《拉伯雷<巨人传>中的言辞与行动》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入选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获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主持省社科基金一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一项、校重点科研项目一项。
★张健:男,经济学博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入选省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从事区域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三农、工程移民等方向研究,主持完成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省教育厅项目《“一心两带三区”背景下湖北城乡融合差异化发展研究》、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年度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主持完成《全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三五”规划》《大中型水库移民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湖北省对口支援三峡移民工作规划》等多项省部级规划和宜昌市夷陵区美丽乡村、万州国家农业公园等多项农业规划,以及湖北、河南、安徽、云南、四川等地多县市的移民工作规划,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期刊3篇,中文核心2篇,ISTP收录1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合著2部。
★阚玉香:女,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主持完成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1项、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项、武汉市教育局教研项目1项、校级教研和科研项目多项,参与省部级研究项目2项;获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第十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4篇。
★陈浩然:男,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多项,在《中国农村研究》《社会主义研究》《学术论坛》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获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杜睿:女,太阳集团0638(中国)NO.1官方网站青年教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职业认同研究,担任湖北省心理学会十二届理事会临床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D-21-150)、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多项,独著一部,参编国家规划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等4部,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教学成果获得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侯德娟:女,太阳集团0638(中国)NO.1官方网站青年教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教育学研究,主持完成湖北省社科基金、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参与省部级、厅级项目多项,发表教研、科研论文多篇,其中发表《心理科学》《中国教育学刊》《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CSSCI核心期刊3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篇,获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二等奖。
★田瑞靖:女,太阳集团0638(中国)NO.1官方网站青年教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人口社会学、人口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向研究,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1项,在《南方人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人口与社会》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获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三等奖。
★吴阳芬:女,太阳集团0638(中国)NO.1官方网站青年教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研究,独著1部,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数篇。
★胡翊:男,太阳集团0638(中国)NO.1官方网站青年教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持完成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篇。
★尚真洁:女,太阳集团0638(中国)NO.1官方网站青年教师,武汉大学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项,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数篇,获省青教赛三等奖、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二等奖。
★郭言歌:女,太阳集团0638(中国)NO.1官方网站青年教师,中南民族大学民族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区域经济发展及一体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湖北省社科基金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数篇。
★刘亚南:女,太阳集团0638(中国)NO.1官方网站青年教师,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主讲《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1项,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数篇,人大复印转载1篇。
六、学业保障
我校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大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资助和奖励,设有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奖助学金基本覆盖研究生培养费用。同时,学校还设置有各种学业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和奖助体系,全面保障每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1、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0元,用于奖励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全日制研究生。
2、国家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凡被我校录取的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研究生,无固定工资收入且人事档案调入我校的,在正常学制期限内均享受国家助学金。
3、学业奖学金:凡被我校录取的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研究生,无固定工资收入且人事档案调入我校的,在正常学制年限内参评学业奖学金。
第一志愿报考我校,成绩特别优秀的,第一学年享受一等学业奖学金10000元;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达到我校复试分数线要求的,第一学年享受二等学业奖学金8000元。
第二、第三学年实行评选制。一等10000元,覆盖率约10%;二等8000元,覆盖率约20%;三等6000元,覆盖率约70%。
4、单项奖学金:学校设科研单项奖学金,凡在学术、科研、发明等方面取得较突出成绩者,均可获得单项奖学金,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1000元。同一人多项成绩均可累加获奖。
学校另设有优秀学位论文、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等奖金和荣誉称号,资助金额较高,覆盖面较广。
5、“三助一辅”(助教、助研、助管、研究生辅导员)津贴:学校设立“三助一辅”岗位,提供津贴,研究生通过申请并承担相应岗位任务,按劳取酬,凡申请者,均可获得岗位。
6、企业奖助学金:行业企业在学校设有企业奖助学金,对学业表现优秀或家庭困难研究生进行奖助,覆盖面较大。知名的有丰益(上海)全球研发中心等设立的金龙鱼奖学金(15000元/人)、金龙鱼助学金(3000元/人)。
7、对于优秀的毕业生,达到条件的,可作为学校储备教师,学校全额支持其进一步深造,毕业后可回校工作。
说明:以上内容如有与上级和学校最新文件不一致之处,则以最新文件为准。
七、优秀生源奖励
针对我校正式录取并按时注册学籍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新生,学校设置有优秀生源奖励:
1、推免生:被我校录取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推免生,奖励20000元;被我校录取的其他高校的推免生,奖励15000元。
2、第一志愿录取考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且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一贯学业表现等综合评价良好者,奖励20000元;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具有博士、硕士单位授予权高校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初试成绩在学院当年录取数总排名前10%,奖励10000元。
3、调剂录取考生:被我校调剂录取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且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一贯学业表现等综合评价良好者,奖励10000元;被我校调剂录取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初试成绩在学院当年录取数总排名前10%,奖励5000元。
4、符合优秀生源奖励范围者,复试总成绩在各招生单位按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或领域)排名前5%(不足一人取第一名),第一年学业奖学金按一等执行。优秀生源奖每年评审一次。申请与评审工作与学业奖、助学金同步进行。 每位获奖者只按所对应类别的最高奖励额度给予一次性奖励,不累加和重复奖励。
说明:以上内容如有与上级和学校最新文件不一致之处,则以最新文件为准。
八、就业前景
武汉轻工大学太阳集团0638(中国)NO.1官方网站自2007年研究生招生以来,共有14届毕业生近200人,学生就业情况、就业前景良好,每年毕业生都实现100%就业。本专业毕业生在政府公务员、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企事业单位、选调生等就业中颇有优势,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等;同时有部分毕业生考取中央党校(2019级余昕)、武汉大学(2008级张恒赫;2020级李珂星)、华中师范大学(2014级余敏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级田月容)、南京师范大学(2020级张湘沂)、湖南师范大学(2014级贺添圆)、宁夏大学(2011级刘静荣)、湖北大学(2020级郑思源)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生,继续深造。
九、近两年人才培养部分典型案例
近年来,太阳集团0638(中国)NO.1官方网站不断探索研究生培养改革与创新,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2019级研究生吴之杰连续2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入选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暑期学校,并获得优秀学员称号。2022年6月,在我校2022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吴之杰作为全校毕业研究生代表发言。
2019级研究生朱桂芬撰写论文入选中国科学院大学太阳集团0638(中国)NO.1官方网站主办的“第三届习近平党建重要论述研究生论坛”。
2020级研究生张湘沂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学术论文2篇,并且被光明网转载,她撰写的论文6次获奖入选“第三届京沪汉五校太阳集团0638(中国)NO.1官方网站研究生论坛暨首届十校太阳集团0638(中国)NO.1官方网站研究生论坛”等全国性的高校研究生学术论坛并在会上宣讲论文,获首届湖北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决赛二等奖。2022年6月和7月,张湘沂先后入选湖北省“2022年省高校优秀大学生国际夏令营”营员和武汉大学第三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暑期学校学员。
2020级研究生高晓菲撰写的论文5次入选“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习’青年论坛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全国性的高校研究生论坛并在论坛作专题发言,获得论坛优秀奖,2021年7月入选武汉大学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暑期学校学员。
2020级研究生王梦毅撰写的论文在华南师范大学首届中国政治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20级研究生倪毓珩撰写的论文2021年11月入选南京大学主办的第十六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
2020级研究生朱琳琳撰写的论文2022年6月入选第二十届湖北省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及相关学科年会并获优秀奖论文。
2021级研究生张文睿4月28日参加四川大学哲学系主办的印度逻辑、因果逻辑与哲学研讨会,并作论文宣讲发言。
2021级研究生李莉撰写的论文2023年6月1日入选河北省中共党史学会、中共邢台市委党史研究室、河北师范大学太阳集团0638(中国)NO.1官方网站、黑龙江大学校史馆、邢台学院等主办,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承办的“伟大建党精神与抗大精神研究”研讨会,并作专题发言。
2022级研究生周文渝撰写的论文入选沈阳建筑大学举行的“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学术研讨会,受邀线上参加2023年4月22日的会议论坛。
2022级研究生朱雯撰写的论文2023年8月22日入选第三届全国儒学史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并分论坛专题发言。
特别提示:
我校我院从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代理招生相关工作,研究生招生严格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按时如实发布招生信息,所有招生宣传、调剂和录取工作由学校研究生院负责组织,学院具体实施开展,没有设立辅导培训班,没有开展考研资料或真题出售服务,没有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代理招生工作,在招生录取过程中不收取任何费用。凡是以我校我院名义进行非法咨询、辅导、招生等商业服务活动的中介或个人,均为假冒的非法活动,请所有考生谨防上当受骗,同时我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电话:027-83912002,学院唯一微信公众号为:“武汉轻工大学太阳集团0638(中国)NO.1官方网站”。所有信息以学校研究生院和学院网站公布为准。另外,上级部门官方网站主要有“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